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的重要病因。日常体检中,常常有人被查出血清幽门螺杆菌(HP)抗体阳性,但受检者并没有任何胃部不适。这时,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到底是治还是不治呢?
HP阳性自行转阴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不是所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人都需要进行杀菌治疗仍需要商榷。在临床上大部分医生主张对于没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胃家族史、胃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如果没有胃部不适的症状,不一定要杀菌治疗。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很高,成人感染率达40~60,北京地区达到56,相当于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感染,但生病的人毕竟是少数,将近80的人是无症状的,只有10~15的感染者可能发生消化性溃疡,少的人可能发展为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和胃。 >
有些人发现自己幽门螺杆菌感染,害怕得胃,要求治疗,其实意义不大。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能否发展为胃与患者自身许多因素相关。如胃家族史、基因多态性的改变、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
目前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治疗的适应证包括:(1)消化性溃疡;(2)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3)早期胃术后;(4)胃家族史;(5)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6)长期使用非甾体消炎,如阿司匹林、芬必得等。对于以上患者HP的益处是可以促进溃疡愈合,降低溃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消化道症状,降低发生胃的风险等。对没有上述危险因素和没有治疗要求的人,可不进行杀菌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出现症状,发展为严重疾病的只是少数,不要因为有此感染,而担忧自己将来得胃病或胃。如果没有胃部不舒服、并且家里人没有胃病史的,不用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如果平时就有上腹部不舒服,饮食注意了仍旧不缓解的,应进一步检查。如果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止痛片等非甾体消炎,应幽门螺杆菌,有上腹部痛的症状时,在排除心脏疾病的情况下可行胃镜检查。如果自己的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有胃发生的,建议幽门螺杆菌,并定期检查胃镜。对于年龄大于45岁或有报警症状者(包括上消化道出血,上腹痛、食欲下降、持续呕吐,消瘦、贫血等)不予支持先HP,需及时就诊先行胃镜等检查明确诊断,减少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温馨提示:如有胃肠疾病烦恼,可拨打健康热线:0551-63653558(点击拨打)。
疑似症状 咨询一下病情
清晰排查胃肠疾病隐患
刚刚确诊 咨询治疗方法
清晰排查胃肠疾病隐患
准备治疗 寻求专科医院
清晰排查胃肠疾病隐患
效果欠佳 在线咨询
清晰排查胃肠疾病隐患
经常复发 怎么办
清晰排查胃肠疾病隐患
其它疾病相关咨询
清晰排查胃肠疾病隐患
王韵文 主任
省立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刘本堂 主任
省立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方国政 医师
合肥阳光消化病医院
李朝旭 医师
合肥阳光消化病医院
袁克兴 医师
合肥阳光消化病医院
合肥阳光消化病医院
张群丰 医师
合肥阳光消化病医院
罗先锋 医师
合肥阳光消化病医院